打造“美麗事業” 助力“美麗經濟”
——沭陽縣花卉協會工作紀實
在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有個全國陸域面積全國第二的縣份,全縣花卉種植面積達60萬畝,約占江蘇全省四分之一、全國二十分之一,從業人員達32萬人,產業年銷售額超200億元,這里就是聞名全國的“虞姬故里 花鄉沭陽”。沭陽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源遠流長;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是“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遷之所”;這里交通便利、運輸發達。
在縣工商聯、縣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等領導下,沭陽縣花卉協會緊緊圍繞花卉產業發展為花農服務,堅持“穩面、提質、增效”總體方向,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扎扎實實的開展工作,為沭陽花卉產業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圍繞高質量 強化黨建促發展
沭陽縣花卉協會成立于2002年,目前會員已經達到400余人,其中登記黨員近20人。協會成立以來,通過黨建引領帶動協會會員單位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拓、項目共謀的合作發展新格局。2020年2月15日,花卉協會在疫情一線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通過花卉經紀人的大喇叭進行疫情防治宣傳,推介典型經驗,展示非公領域共產黨員風采,真正把黨員隊伍發展成協會中堅力量。2021年8月10日,協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總商會委員會批復,成立中國共產黨沭陽縣花卉協會支部委員會。
協會以黨員為骨干成立沭陽縣花卉協會花鞋志愿服務中心,在疫情防控最關鍵時間,志愿者們購買洗手液、口罩等防疫物資,先后來到沭城一品小區、府苑小區,沭城街道府苑社區以及沭陽縣農業農村局,看望一線值班同志。志愿者們還來到新河、顏集的村莊地頭,為堅守護村一線的人員送去志愿者的心意。去年1月,志愿服務隊在新河鎮雙蕩村舉辦“共建愛心書屋 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縣工商聯、縣圖書館等領導蒞臨活動現場,沭陽電視臺全程報道,活動為21名留守兒童帶來心靈的慰藉和物質的幫助。今年7月,沂河泄洪給兩岸造成水患壓力,全縣城鄉干群在沂河岸邊值班守堤,協會志愿服務隊利用半天時間,籌集愛心善款近萬元,購買方便面、牛奶等物資,看望、慰問抗洪一線人員,送去了花協人的心意和愛心。
圍繞高質量 疫期逆境求發展
2020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會市場的正常運轉,沭陽花卉行業也在逆境中求生存,切實發揮花卉協會服務功能,領導會員,控制成本,創新種植和經營模式。
協會理事單位的核心成員,每個人都流轉土地100多畝,建立標準化大杯石楠生產基地、特色月季產業園、觀賞荷花基地等花卉細分園區,實現就業一個人、帶動一群人。
沭陽花卉人千方萬計,擴大銷售和出路,在逆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發展,借力“互聯網+”拓展花卉網上銷售渠道,摸索出一條農村電商的新思路。目前全縣已擁有各類活躍網商4.5萬余家,12個“中國淘寶鎮”,86個“中國淘寶村”。
為了倡導花卉苗木行業守法生產、誠信經營,沭陽縣花卉協會倡導成立綠化花卉服務聯盟平臺。綠盟將全面貫徹誠信經營理念,優化花卉苗木行業生產經營活動,尤其凈化花卉電商經營環境。綠盟成立后,將對“綠盟”成員“三統一”,即統一進行業務培訓、統一推廣宣傳、統一售后服務,從而重新定義花鄉沭陽服務品牌。
圍繞高質量 不忘初心謀發展
近年來,沭陽縣委縣政府厚植花卉特殊產業,將花卉產業作為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主抓手,在政府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個轉型升級過程中,沭陽花卉協會的每一名會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
協會以官方網站“沭陽花卉網”為載體,設置協會事務、行業資訊、服務中心等欄目,有效傳播花卉事業正能量,增強行業的凝聚力,也為協會收集、整理花卉行業數據庫提供條件。協會建立會員微信群,加強花卉苗木供求信息互通,搭建網絡交流平臺。
協會還積極走出去,與全國主要花卉產區進行互動,2013年,沭陽縣花卉協會成為“全國主要花卉產區聯席會議”發起成員單位;2016年成為江蘇省花卉協會會員單位;2021年成為江蘇省企業聯合會花木園林行業促進會理事單位。兩年來,協會會先后省、市、縣工商聯“四好”(商)協會稱號;去年10月,榮獲“第八屆沭陽花木節優秀組織獎”;今年3月,縣婦聯還為協會授予了“三八紅旗手”榮譽集體稱號。
當前,沭陽花卉產業進入深度轉型期,產業升級進入了關鍵階段,沭陽縣花卉協會將繼續發揮優勢,做大做強“顏色經濟”,團結一心,克服困難,努力奮斗,帶領群眾致富為最新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沭陽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