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榆屬榆科榆屬的落葉小喬木,其最大的外形特點就是枝垂到地面,極為優美。又因其十分耐寒、耐旱,故被廣發栽植在城市街道、小區、公園、廣場等場所,作為優良的綠化樹種。垂榆每年的市場需求量都很大,為滿足市場需求,能在較短時間內繁育更多的垂榆綠化樹苗,人們總結出了一套快速培育垂榆苗木的方法,現將其分享如下:
快速培育垂榆的方法
人們通過反復試驗,發現通過嫁接法生產垂榆苗木的效率最高,而此方法的關鍵就是嫁接砧木及接穗的選擇與處理。
砧木的選擇與處理:砧木的砧木應選干形通直、生長快的榆樹,這樣有利于縮短培育周期,一般應選胸徑在25公分以上,并且樹高在2~3米且無樹干病害榆樹苗木。 將準備嫁接的白榆在要求的位置鋸斷或剪斷,斷面要與枝干垂直,截口要用刀削平,以利愈合,并且抹去砧木上其它萌芽。
接穗的選擇與處理:接穗采集一般選擇在春季,此時樹液已開始流動,冬芽剛開始生長的時候,選用1~2年生枝條,抹去生長過大的葉,剪成10~15cm接穗,捆扎成把,將基部浸入水中約1/3。 把接穗削成長2~3cm的長削面,如果接穗粗,削面稍長些。在長削面的背面削成1cm左右的削面,使下端稍尖,形成一個楔形,接穗留2~3個芽,接穗削成厚度在0 3~0 5cm,最好每個削面都一刀削成。
嫁接方法與后期養護管理:
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木質部和皮層之間,長削面緊貼砧木木質部,然后用塑料條綁縛,要求綁緊(防止接穗脫落或松動;防止嫁接處風干;防止雨水滲入)。同時,春穗需套袋,減弱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
嫁接后應及時灌水,并注意砧木干上的白榆萌芽狀況,發現萌芽應及時抹去,減少養分消耗,有利于接穗成活。接后7天就可以觀察其成活狀況,接穗青綠,芽苞鼓脹是成活的。對于沒有成活的應及時補接。14~21天后,就可以解開綁縛,以利于粗生長。
在生長過程中,注意整形,防止偏冠。同時,注意病蟲害的發生,接后第2年春即可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