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4節氣是華夏人民智慧的結晶,它于秦漢年間就已形成確立。雖然現在科技已經十分發達,但我國大多數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還是根據24節氣來安排作業和生產,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當下的許多年輕人來說,24節氣已經不再那么熟悉了。相反對那些西方節日卻追隨不已。這一點多少讓人覺得有些遺憾。下面小編將24節氣和對應的時間重新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引起年輕人的重視:
春季:
立春——太陽位于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雨水——太陽位于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驚蟄——太陽位于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春分——太陽位于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清明——太陽位于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谷雨——太陽位于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太陽位于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太陽位于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太陽位于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太陽位于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太陽位于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太陽位于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太陽位于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處暑——太陽位于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白露——太陽位于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秋分——太陽位于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
寒露——太陽位于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霜降——太陽位于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太陽位于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小雪——太陽位于黃經240度,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太陽位于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冬至——太陽位于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太陽位于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大寒——太陽位于黃經300度,1月20-21日交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