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大理首次發現珍稀瀕危植物綠絨蒿
日前,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林業局漕澗林場專業技術人員在野外巡護過程中,發現一個約200株左右的綠絨蒿種群。經鑒定,此次發現的綠絨蒿屬瀕危物種,這也是該物種在大理首次被發現。
綠絨蒿為“云南八大名花”之一,是著名的觀賞植物,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以花大、色澤艷麗、姿態優美而著稱,有藍色、紫色、紅色或黃色,稀白色,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全世界共有49種綠絨蒿,主產亞洲中南部,以我國最為豐富,除一種產于西歐外,其余種在我國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均有分布,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m—5000m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分布于滇中、滇東北的亞高山地帶。
綠絨蒿為罌粟科(Papaveraceae)綠絨蒿屬(Meconopsis)威氏綠絨蒿(Meconopsis wilsonii),屬瀕危物種,高達2m,多花,紅色,花朵直徑約10cm,總狀圓錐花序,整株高大粗壯。該種植物中文名曾被定為尼泊爾綠絨蒿,但也許由于采集地點記錄錯誤等原因,在尼泊爾一直未發現有該種植物分布,2005年該植物重新在中國四川被發現,后在云南和緬甸也相繼被發現,2006年該種植物被重新定名為威氏綠絨蒿(Meconopsis wilsonii),此次為該物種在大理州內首次發現。
云龍縣林業局漕澗林場位于云南省大理州西部,屬橫斷山脈南緣、三江并流區末端,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90%以上,為典型的山區縣,縣內河谷縱橫,森林植被種類豐富,林區內山高谷深,隱域環境眾多。(薛丹、李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