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論壇共研討
據悉,專家們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林業教育現狀分析和趨勢、中國林業教育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使命責任、林業高校參與“一帶一路”教育合作實踐典型案例、“一帶一路”背景下林業教育創新的路徑、機制、突破口等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為了深入研究“一帶一路”對林業教育的新要求、及時為林業教育創新提供思路與建議,中國林業教育學會、北京林業大學綠色傳播中心專門設立了“一帶一路”雙月論壇,這次研討為論壇的開局之作。
建聯盟育人才
中國林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陳建成教授建議,盡快設立“一帶一路”林業教育發展基金,建設“一帶一路”林業教育聯盟,探索林業教育國際交流新機制,拓展林業教育國際合作云空間。中國林業教育要實施走出去、招進來兩大戰略,積極為相關國家開展綠色培訓,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提供綠色示范技術,培養綠色引領性人才。
北京林業大學外語學院院長史寶輝教授指出,林業高校外語教學已從單純的語言基礎教學,進入到跨文化交際語境下的貫通中西文化教學。該院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把中國文化內容引入本科生英語課堂,編寫了《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中國當代社會與文化》兩部英文教材,以適應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需要。林業高校的外語學院、學科專業,要堅持貫通中西、雙向傳播,既要向世界說明中國林業,也要向中國介紹好國外林業前沿。該院將適應“一帶一路”的需要,加快建立本碩博一條龍的外語教學體系。本科教學逐步將基礎英語轉向綠色學術英語。研究生階段主要解決專業英語論文寫作和國際學術交流中的表達問題。
創新思路出成果
知名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家張志強教授強調,我國林業教育不能缺席“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不能“慢半拍”。中國的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具有世界水準,土地退化治理技術創新、產業開發等有影響,在歐亞、中東、北非區域開展國際合作大有可為。高校要主動與生態治理企業聯合,對接“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生態保護,加大面向國際的林業科普推廣力度。
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林震教授認為,“一帶一路”應該納入林業院校的課程教學體系之中,要鼓勵教師們面向“一帶一路”開展實證研究和案例研究,組織集體攻關。要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向國際上介紹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成果。
合作辦學待突破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田陽博士說,我國林業高等教育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力度亟待加強。突出表現在,對接國家需求不足、國際化人才培養滯后、合作辦學項目不多、涉林學科專業留學生規模偏小、高水平科研合作平臺構建不足、智庫作用發揮不夠等方面。
在合作辦學方面,林業院校只有一個機構、18個本科項目,只涉及5個國家的7所高校、15個專業,碩士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尚為空白,與國際一流大學、一流涉林學科專業的深入合作有待突破?,F有的合作形式以中外林業院校自發為主,缺乏宏觀指導和頂層設計,需要在形成合力、豐富模式上探索創新。
不拘一格作傳播
北京林業大學綠色傳播中心主任李鐵錚教授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內容十分豐富,不能僅限于經濟層面,而要同時注重文化傳播與人文交流。林業院校要抓住這一契機,加大林業國際傳播力度,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林業故事、傳播中國林業文化。
要積極組織、舉辦多種類型的國際學術交流、文化交流活動,大力開展“一帶一路”與中國林業發展的高級研修、系列主題報告、名家講座等活動,深入解析“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林業發展戰略調整、林業國際合作路徑、生態安全格局構建等。